当前位置:首页 >>文件通知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传达提纲

发布时间:2017-12-27 14:51:00 人气:363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传达提纲

(书面)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于5月22日至26日在兰州隆重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动员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共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报告、关于中共甘肃省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共甘肃省委和省纪委领导班子,以及甘肃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大会精神主要体现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和省纪委工作报告中:

    一、关于省党代会报告的主要精神

    2017年5月22日下午,林铎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报告认真总结过去,客观分析形势,科学规划未来,特别是对习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八个着力”指示要求,进行了全面承接、逐条细化,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是指导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报告》指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基本完成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一是党的建设持续加强。二是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三是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四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是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六是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七是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八是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

    在回顾工作的同时,《报告》还客观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力,“四个意识”不够强,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脱贫攻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干事创业等六个方面,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仍有差距,点中了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害瓶颈。

    第二部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重要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上下必须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这个根本保证;从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等有利条件;从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新一轮产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竞争更加激烈,发展基础薄弱,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等不利因素,科学分析、综合判断,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困难,准确把握我省面临的内外环境和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我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有效转化政策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开辟转型升级、富民兴陇的新境界。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县域经济发展层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法治建设能力、社会文明程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全面从严治党成效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之内,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稳定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报告》强调,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科学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增强“四个意识”,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为民取向,践行根本宗旨;聚焦战略目标,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活力;勤于学思践悟,提升素质能力;保持进取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注重强基固本,锤炼严实作风;讲求立德修身,树立清廉形象。

    第三部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报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美好愿景,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思想和行动指南。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时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推动甘肃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让陇原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报告》分别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扶贫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改进干部作风等八个方面,指出了全省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

    (一)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工业强省战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多元化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二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按照中心带动、多极突破的发展格局,加快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兰州新区建设,建设以兰白都市圈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发展壮大河西走廊城市群,促进陇东南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着力培育区域发展增长极。三是构筑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深入实施交通提升行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持续开展水利保障行动,统筹实施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建设宽带甘肃。打造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四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攻坚。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基础性领域改革,坚决破除各种中梗阻,强化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改革、善作善成促落实的长效机制。五是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加快推进国际空港和国际陆港建设,着力打造面向中西亚、南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交通和物流集散枢纽。加强国际产能对接合作,建设面向六大国际经济走廊经贸产业合作基地和人文交流窗口。

    (二)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国有企业作用,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积极培育打造创新主体。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继续实施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等重大工程。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法治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三是建立健全创新机制。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协同融合,建立完善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市场服务体系,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健全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促进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改进财政支农方式,撬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加强以水利和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优化农业产品产业结构。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做大做强草食畜、马铃薯、设施蔬菜、优质林果、现代制种、旱作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培育壮大一批中药材加工企业。推动国家级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民创业园和非耕地设施农业、高效节水农业、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动传统农业向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变,扶持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等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体系。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四是统筹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和特色村镇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既传承乡村记忆又具有现代文明元素的美丽乡村和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强化农村基层治理,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四)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资产收益扶贫作为重要的脱贫举措,把组织劳务输出作为重要的脱贫途径,把易地搬迁脱贫作为重要补充,把教育脱贫作为治本之计,把健康脱贫作为一场关键战役,把生态脱贫作为双赢之策,把低保兜底脱贫作为基本防线,不断强化贫困群众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完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机制,加大政策扶持特别是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片区县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力度,深化拓展省内外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和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全面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推进村组道路、信息和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强脱贫工作的考核评估。用好第三方评估、交叉考核等办法,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坚决防止和克服层层加码、急躁冒进和数字脱贫、假脱贫、“被脱贫”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现象,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注重考核结果运用,推广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四是强化脱贫攻坚组织保障。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形成五级书记一起抓、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更好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加强驻村帮扶力量,更好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

    (五)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一是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实施分区综合治理。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科学合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大祁连山等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整治、修复和保护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二是加大环境风险和污染防治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加强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基本解决城市建成区污水直排环境问题。三是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全面构筑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体系,建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产业体系,推动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和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省建设,推动节水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进工业、建筑等领域节能降耗,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四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和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法定人员全覆盖。推进棚改安居工程建设,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特困群体关爱服务工作。二是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入实施各类增收富民工程,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三是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应用型大学建设,加强民族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等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切实提升县乡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持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具有甘肃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文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七)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和发展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依章程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团结引导党外知识分子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二是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广泛开展“三个离不开”教育,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中央治藏方略,统筹做好综合治理工作,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不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法治甘肃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推进公正司法,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全民守法,全面实施普法规划,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四是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深化平安甘肃建设,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组织体系,建立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调处化解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五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强宣传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干部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八)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统筹抓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南梁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具体思路、破解难题的举措办法、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入脑见行、党中央政令畅通无阻。二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文化自信支撑政治定力、政治气节、政治风骨。三是打造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好干部“五条标准”,真正让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奋发有为、锐意改革、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重视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落实干部能上能下、谈心谈话等制度,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四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坚持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相统一,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突出抓好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省直机关党的建设,扩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城市党建工作新路子,推广“互联网+党建”等做法,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五是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双十条”规定。完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创新载体和方式,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层层传导压力,引导广大干部敢于担当、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地见效。六是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扎实推进省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体系和衡量检验办法、督查落实机制的实施。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挺纪在前、纪严于法,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深化政治巡视巡察,坚定政治方向,查找政治偏差,强化成果运用,充分发挥巡视巡察作用。抓好中央巡视和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适时有序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建立集中统一的反腐败机构,形成权威高效的监察体制;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三转”,充分发挥纪委派驻机构职能作用,加强纪检机关自身建设,着力提高监督执纪能力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的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