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履职建言 >>提案建议

关于兰州市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12-27 12:18:00 人气:102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要,创业是就业之主渠道,缓解就业压力之根本。
      近年,兰州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积极促进就业。针对我市近年“以创业促进就业”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效果,目前应注重发展下列几个方面:

      (一) 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关键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有利于激发人们创业热情的财富观、信用观和成败观,宏扬“四个尊重”精神,使创业成为一种时尚,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一心一意创大业、齐心协力创成业”的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使创业者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和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
可在降低创业门槛、提供创业融资支持、完善创业辅导服务、鼓励创业者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并积极宣传,付之行动,鼓励创业者干事业,帮助创业者干成事业,在全社会弘扬创业精神,展示创业者风采,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并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采取录制专题片、跟踪采访、街头集中宣传等活动,大力宣传各级政府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做好创业培训、开展创业服务的经验与成效,宣传创业带头人的典型事迹,引导激励更多的劳动者投入创业行列,尤其是新成长的劳动力。
      (二) 积极创建良好的创业环境
      1、制定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兰州市政府应该制定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创造就业和扩大就业为中心,做出保持经济增长和产业调整的决策。具体来说,创造和扩大就业机会应该是制订产业政策的依据,以及评价各种建设项目的标准。我市的产业调整政策要大力发展提供劳动岗位最多,岗位挖掘潜力最大的产业、行业。即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产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充分利用企业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创造增加就业岗位。
      2、进一步完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
      放宽创业限制,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公有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领域,为全社会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和创业空间。
      第一,放宽企业的市场准入,变审批制为注册制,降低注册资金的底线,取消对创业者的身份、户籍、所有制等的限制,简化办事程序,降低创业成本,对所办企业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帮助落实相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第二,拓宽创业的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可以以完善担保体系为入手,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筹资融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通过征收企业发展基金,积累一定总量担保资金,架起银企合作的桥梁,激活融资渠道,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盘活社会资本,鼓励民间出资合股经营,畅通社会资金的使用渠道。另市政府可采取一些措施,要求各银行金融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就业和创业工作。如有些省市要求地方银行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余额要达到当年贷款余额的20%,同时还加强信用社区建设,积极促进小额担保贷款发放与信用社区建设有机结合的作法值得我市借鉴, 不断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第三,逐渐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管理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化程度越高,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发育程度要求也越高,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的面相当广。目前我国及我市的信用状况发育程度低,信用建设的关键要把信用从道德的、观念的成分变为法律的约束、资源的分配机制和公众可运用的信息。即信用管理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机制,它把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和制度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促进信用的完善和发展,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正常地运行和发展。我国及我市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育和培养民众的信用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信用立法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培育发达的商业化、社会化运作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信用管理行业的自律组织等。
      第四,进一步规范各种市场规费,尽可能减轻创业企业的规费负担,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
      第五,加强对各级现行创业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并对现有政策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严格评估,及时宣布,增加透明度,加大人民群众监督的力度。
      (三)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围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与论证、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建立创业辅导服务网络作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实施产业政策引导,定期发布鼓励和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信息;组织有关部门、中介机构提供管理咨询、技术支持、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筹资融资、人才培训等创业服务,甚至可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针对不同的创业群体,采集开发一批创业项目;跟踪了解创业者企业经营情况,提供持续的咨询和服务;定期组织创业交流和考察等活动,引导创业者成立创业联谊会,沟通创业信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
     (四)建立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区,为劳动者搭建创业平台
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争取政府投资、鼓励多方投资等方式,并充分利用城乡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和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建立起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到位的创业基地,作为培育新办企业的“摇篮”和“孵化器”,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孵化和政策扶持,帮助其顺利发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共同建设创业基地。选择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办企业,给予优惠条件、特殊政策和重点支持,促进企业成长。
     (五)广泛开展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
创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第一,强化就业资金管理,建立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并建立创业培训服务专门组织。各级政府应当出台政策规定,规范就业再就业资金使用和管理,从再就业资金中抽出专项资金,用于成立创业培训服务的专门组织、择优选择和建立一批稳定高效的教师和培训师队伍、创业培训和职业培训补贴、工作人员开展后续服务的活动经费,全面促进劳动者自主创业。同时加大师资、人员、设施设备投入,提升培训机构的培训层次与质量,提高创业成功率。在开展示范性培训的同时,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第二,扩大培训对象范围。改变目前培训范围较窄,各地在实施的创业培训尚未覆盖应予覆盖的下岗失业人员、复退军人、被征地农民、高中以上毕业生、提前退休人员、愿意在本地创业的农民等亟需社会帮扶的六类创业者群体。要将创业培训向大学生、农村劳动者、复员转业退伍军人、残疾人等创业者延伸和拓展,真正做到全民创业。第三,创新培训模式,探索适合不同对象需求的培训模式,采用案例剖析、企业家现身说法以及创业实训等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偿试创办网上创业学院,或各地可根据已开业创业者的需求,提供改善和发展企业的培训服务。最后,创业培训要注重劳动者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如强烈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竞争意识、全面的创业能力等方面,以期提高创业者创业的成功率。
                                                                                       (政协兰州市第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