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履职建言 >>提案建议

关于加快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12-27 12:19:00 人气:126

循环经济是人类应对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污染挑战而提出的发展新理念,是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为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持兰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兰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十一五”时期,兰州市循环经济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完成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2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5%的目标;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部分超过全国水平,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和升级;各类经济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框架初步形成;有关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法节能和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机制基本形成。现就加快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循环经济为指导中心,搞好各类规划

      在编制兰州市总体发展规划或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各类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通过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把编制的各类规划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要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加快研究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并把主要指标逐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各地区、各行业应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
同时可根据陆续开展的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等的试点工作,探索和提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确定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从而得出比较详细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明确的优先领域和产品目录。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围绕落实《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兰州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工作重点,主要抓好二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过快增长;并积极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第二,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政策,推进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并以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积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抓紧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重点行业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抓紧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还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开发区建设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对进入园区的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切实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结构,尽快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四、健全法制、完善政策

      这是把发展循环经济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我国已经颁布了《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及相关法规,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方面的法治建设仍然薄弱,不能适应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各级人大要发挥地方立法和执法监督的法定职能作用。要着手搞好相关循环经济的立法调研,做好立法工作和已有法规的修订完善工作。尽快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抓紧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标准体系,把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首先,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其次,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但要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排污收费,特别是要运用经济激励和惩罚等经济杠杆。第三,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第四,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鼓励企业根据社会化分工和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研究制定有利于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增强关联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延长产品使用周期,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第五,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和创新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信息平台

      信息畅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证,目前兰州市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却存在着众多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比如政府与公众对循环经济认识的不对称、主管部门与产生废弃物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循环型企业与产生废弃物单位对废弃物内在信息的把握不对称、循环型企业与科研院所对循环型技术的要求不对称等,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换平台,这些不对称现象无法彻底解决,必然对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充足的数据信息,不利于我市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积极支持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六、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投资机制

      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融资渠道,改革投资机制。一是通过市场化运作,运用资金补助、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政府确定的重点大型项目。二是加强项目包装,实施节能降耗一揽子项目,争取国家和省上专项资金的支持。三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大企业生产节能及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的改造投资力度,可从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环保、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政府可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以贴息、补助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

      七、强化对企业的管理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和排放的载体,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结合我市实际,分行业制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积极争取将西固区列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强区域工业链网建设,鼓励产品相关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大力开展经济合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逐步形成产业链条闭合运作、相关产业耦合发展的格局。深化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拓宽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重点发展粉煤灰利用、冶炼废液回用、中水回用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综合利用、化工废气回收等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力争到“十一五”末使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全市工业企业的20%以上。搞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系统,尽快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试点工作,每年选定20户工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试点,围绕资源的合理利用、改革工艺和设备、组织厂内物料循环、产品体系改革、加强环境管理、末端处理、合理生命周期设计等七个环节,实施清洁生产。加强废水“零排放”企业的创建工作。组织实施节能科技专项行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明确回收处理技术路线,开展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间的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需求对接,在石化、电力、有色、冶金、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

      八、广泛宣传动员,形成良好氛围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和印发宣传品等,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社会形成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政协兰州市第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