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12-27 12:19:00 人气:174
随着中国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普及和发展,更是将新农村的建设推向了中国发展的前台。作为甘肃省会城市的兰州市来说,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地方特色的新路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必须贯彻执行的任务,也是推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我市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受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民思想观念落后、认识不足,基层领导误解了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生产为先的真正含义,重基础设施,轻产业发展。从而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公、规划不完善、城乡收入差距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等问题的存在。因此建议:
一、要把试点带动,全面推进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今年市级试点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把试点成果向边缘地区推广,不能千篇一律地选择近郊和基础条件好的村,这些村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发挥自身优势,有能力、有条件自我发展。政府扶持的重点要放在农业比重大,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村上。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扶持面,让公共财政的阳光尽可能广泛地普照贫困地区,这样使资源能够合理分布,也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要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有钱花”,这才是真正的新农村。但从调查来看,全市大部分村还停留在传统产业和低档次的生产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们应当清醒,当务之急是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上,积累实力,创造条件。一要注重各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结构调整提升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二要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培养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三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及各类农业经济主体,在自愿联合、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创办涵盖农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以提高抵抗通货膨胀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要把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重要目标。
围绕农村“行路、上学、看病、养老”等重点、难点问题,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使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项目抓起,使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目前最重要的是对照五通(通电、通柏油路、通电话、通有线、通自来水)、五化(村内道路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三改(改圈、改厕、改厨)、两有(有文化大院、有垃圾处理点)的标准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乡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要把培养教育农民作为重要手段。
建设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素质,造就大批具有自主意识,合作精神,法治观念,艰苦创业的新型农民,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我市每年要培训20万农民,但效果并不理想,趋于形式,农民的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就要下决心想办法,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突破口,丰富农民知识,着力培养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农民企业家和能工巧匠,使他们成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在此基础上要把重点放在农民自身 “主体”功能的发挥上,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要使建设新农村,推进一体化,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各级政府要根据农民各自素质不同的因素,准确进行角色定位,积极给予引导激励,科学切入,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五、把建立建设新农村的长效机制作为工作重点。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本世纪前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用30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兰州市提出要提前六年实现小康,要比全国实现小康时间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我们要统一思想认识,从上到下都要建立长效机制,包括加大政府投入机制,组织领导机制,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后续巩固提高机制等,积极引导乡村和涉农部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快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引导、示范推广、提供服务、营造环境、激发创业的活力上来,特别是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村级组织成为经常性地带领群众致富的主要力量。
(政协兰州市第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之三)